close

【個人專欄】
它們不是巴洛克建築
傅朝卿(2004.10.30)

epaper06

近年來,台灣的文化界與旅行界對於島內深度旅遊興趣日益增長,而各種報章媒體也經常會有關於古蹟或歷史建築的報導,其中「巴洛克建築」一詞經常被拿來描述 或定義台灣日治時期的建築,許多建築,都被冠上了「巴洛克建築」;許多街屋,也被稱為「巴洛克街屋」,這些都是不嚴謹的稱法。事實上,「巴洛克建築」在台灣被誤用的非常嚴重,許多人會一直使用「巴洛克建築」一詞,乃是對於建築發展沒有正確的了解所導致。

在西方,巴洛克(Baroque)建築出現於大約從西元1600年到1750年之這段期間,這時候在藝術史上呈現出一種新的風貌。因此從時間軸上來看,台 灣興建築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的日治時期的建築跟本無法與真正的巴洛克建築同步。另一方面,巴洛克其實並不存在著一個特定的式樣,只能夠說是有一種共同之趨向。巴洛克一詞,可能是源自於葡萄牙語(barroco)意思為一種不規則形狀之珍珠。巴洛克時期可以說是一如它的藝術一樣,多采多姿,寬大、動感、明亮、戲劇化、熱情、激情、誇大是西方文明最富表現的年代。在此時刻,歐洲不同國家的人們創造了最適合他們自己的藝術形式。這種表現的多樣性更因密集的交 通接觸及形式交換而加劇。巴洛克時期之擴張特點甚至在伽利略及牛頓新發現之幫助下,超越了地球。但毫無疑問的,羅馬可以說是巴洛克藝術及建築之發源地,在此藝術家們及建築師們創造了新的風格。從意義與表現上來說,台灣日治時期的建築當然也不是巴洛克建築。

如果說,台灣日治時期的建築不是巴洛克建築。那麼,它們到底該稱為什麼建築呢?嚴謹地說,絕大多數被稱呼為巴洛克建築的案例都是「西洋歷史式樣」。而西方的歷史主義可以回溯到十八世紀中到十九世紀,歐洲興起的考古熱。各國的考古隊在古希臘及古羅馬文化所在地,挖掘出令人震驚的結果,直接促使了新古典主義的 抬頭,引用古典建築原型的建築不斷出現。除了新古典主義外,對於各種歷史語彙稟持無差別論的折衷主義也開始流傳,再加上訓練建築師應用各種古典建築語彙及 構成的巴黎布雜院(Ecole des Beaux-Arts)也於此時成立,成為建築教育的先驅,十九世紀全世界幾乎籠罩在西方歷史主義之潮流中。這個時後,日本適逢明治維新,不管是日本政府 招募來的西方建築師或者是前往西方就讀的日本留學生,所接觸到的也幾乎是西洋歷史主義之建築。日人治台後,以西洋歷史主義各種風格為藍本的建築也就冠冕堂 皇的來到台灣,這就是我們所稱的「西洋歷史式樣建築」。

1910年代,遵循「西洋歷史式樣建築」構成的建築隨著受過專業建築訓練的技師來到台灣,當時也適逢日本大正盛期,台灣日治時期的西方歷史式樣在經過初期之發展後,逐漸綻放出美麗的花朵。幾乎是重要的公共建築莫不批上西洋歷史式樣的彩衣,當然專業建築師的參與再加上技術日漸成熟的本地工匠終於造就了許多甚 至連日本本土建築也比不上之建築佳作。由於日本於明治維新時廣泛的向歐洲各國招聘技師或者派遣留學生至各種求學受訓,因而在建築上受到的影響是多方面的。

嚴格地說,「西洋歷史式樣」只是一個籠統的集合名詞,指的是建築以西方建築史分期中曾經出現之式樣為藍本作為表現的復古(revival)建築。對於這些 建築,目前稱法十分分歧,有「西式建築」、「洋式建築」、「西洋建築」、「後期文藝復興建築」、「西洋古典建築」等。這些名稱都無法闡述台灣這些建築真正 的意義與脈絡,比較恰當的稱法應為「西洋歷史式樣建築」,以彰顯其應用十九世紀世界「歷史主義」(Historicism)盛行下各種風格的脈絡。換句話說,台灣絕對不可能有巴洛克建築,但有少數的「西洋歷史式樣」建築中帶有一些具有巴洛克的「風格」。

【相關新聞】
◆ 台南鶯料理與松金樓建築未通過古蹟指定
在台南市於10月25日召開古蹟暨歷史建築審查會討論鶯料理和新松金樓兩棟引人注目的老建築提列市定古蹟,結果均未獲通過後。對此事,幾個比較重要的媒體 均有顯著的報導。鶯料理是第二次「闖關」,去年9月4日市府主動提案把鶯料理提列古蹟,但因建築體破損大厲害未獲通過,事隔一年餘再度提列,依然未獲古蹟 暨歷史建築審查委員的認同,原因和第一次一樣。討論新松金樓時,雖然新松金樓外觀立面保存完整,但大部分的建築主體均已坍落倒塌,整座建築要提列古蹟有點牽強。在表決後結果多數委員不贊成將新松金樓提列古蹟或歷史建築,惟要市府在進行該區都市計畫時,以提高新松金樓土地容積率的獎勵方式,鼓勵所有權人把外 觀立面留下來,只作內圍土地開發。

也許有些人對於這兩棟建築未能被指定為古蹟會覺得有點可惜,但我個人卻認為這也許是另外一種契機。在過去,台灣的古蹟界常把歷史保存與古蹟指定劃上等號,其實這並不是十分正確的認知。另一方面,我們也該記取教訓,不要一直讓有價值的建築殘破到已經無法可救,無法修護時,才企圖以古蹟指定來解決問題。古蹟指定只是歷史保存的一種選項,而且經常是與現實社會脫節的一種。我們應該多多思考都市保存與都市設計的可能性,讓過去的歷史得以與現代並存。

◆ 華山創意文化園區「新台灣藝文之星」計劃構想引起廣泛討論
為規劃華山創意文化園區長遠發展,文建會在七月的大委員會議中提出「新台灣藝文之星」規劃,除作為歷史建築再利用的新典範,並轉化成包括藝術、設計、媒體文化等三項主要領域的文化創意產業發信基地。華山創意文化園區「新台灣藝文之星」計劃構想在提出後,引起許多人的關注,也演變成政治事件。面對這些意見文 建會主委陳其南表示,「新台灣藝文之星」後續將以「審議式民主」進行討論,凝聚與溝通各方意見,包含當地居民、社區文史工作者、建築規劃專業、空間專業、 古蹟專家、視覺藝術工作者、表演藝術工作者、藝術產業從業工作者、文化創意產業專家等;期待經由公開理性的討論,進行互惠的思考與決策,並避免情緒化與作秀式的演出。

事實上,華山的未來,仍有許多討論的空間,但是絕對不能回到現在純藝文設施的情形。早在幾年前,我就在課堂上不斷的對學生分析原來華山藝文特區與都市強度及現實生活脫節的問題。當今重要城市在文化資產的保存上,都市策略是不可以被忽視的課題。在台灣,以「鄉愁」及「記憶」為主的傳統思維與作法仍佔多數,使古蹟與當代社會脈動漸失關係,更使古蹟慢慢地成為少數人的事,無法成為「全體市民」的資產。華山的種種是需要更細膩的來思考,但是也不該盲目地反對「新台 灣藝文之星」。如何找出華山在台灣最大都市中的定位,如何讓華山成為全民的華山,正考驗著大家的智慧。

【活動訊息】
◆「文建會歷史建築經典之旅文化導覽人才培訓研習營」已開始報名
「2008 國家重點發展政策—觀光客倍增計畫」中,透過歷史建築推動文化觀光之舉將可以促進地方經濟動能的提昇,更為文化推廣之首創,真正達成「文化」、「觀光」及 「經濟效益」三者間之連動。為了達成此項計畫,必須有大量專業的文化導覽人員之投入,而目前台灣在這方面的人才並不充裕,因此透過系統化的培訓,培養更多 專業文化導覽人員乃是當務之急,也是歷史建築經典之旅活動是否能成功的關鍵之一。為了配合「台灣建築經典之旅宣導推廣計畫」的活動,培訓更多專業文化導覽人員。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委由財團法人成大研究發展基金會、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辦理2004年「文建會歷史建築經典之旅文化導覽人才培訓研習營」已開始 報名。活動時間為九十三年11月20日至11月21日。活動地點於成大建築系。本計畫屬於第一年試辦,招收台灣各縣市受過古蹟導覽培訓之人員為主要對象,原則上每縣市以四人為上限,依報名次序錄取80名。報名期限之後,若仍有名額則開放於名額之限內自由報名參加。(報名時必須提出已受過相關導覽培訓之證明)欲報名者,請將報名表連同已參加過相關導覽培訓之證明文件,以信函、傳真或親自送交合辦單位。報名表請上網下載 (http://ckhp.ncku.edu.tw/或http://www.arch.ncku.edu.tw)。信函或親送地址:701台南市大學路 1號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傅朝卿教授研究室。傳真:06-2380620(傳真後請電話確認06-2757575轉54135)洽詢: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湯鈺媗小姐、榮芳杰先生、蔡明志先生。

◆ 「天工四響」特展文化志工培訓開始
為落實無圍牆大學城之文化資產教育推廣,國立成功大學為配合成大博物館即將推出之四項特展,十月三十日起特別與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合辦『天工四響』展覽之志工訓練課程。本展覽共區分四大專題,包含伯夷偶戲天地寬、生活木雕、蛇窯的火焰—臺灣陶瓷兩百年、獅吼成功石雕展,各項專題特邀請相關領域 專家、學者以生動而深入淺出的方式講述解說文物的來龍去脈與保存價值。活動將於10月30日至11月13日期間於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國際會議 廳舉行。系列訓練課程包含展覽策展的理念、文物的歷史與藝術性介紹、文物保存觀念的建立,並結合彩繪、陶瓷、戲偶與石雕獅子等文物與臺灣歷史相關的發展脈 絡。期待提升志工對於各文物展出有全面的認識,成為具專業素養的導覽員。屆時,敬請各界與媒體朋友蒞臨採訪。報名參加活動相關訊息可逕查詢國立文化資產保 存研究中心籌備處網址於最新訊息之活動類(http://www.ncrpcp.gov.tw)或成功大學網站。報名方式:報名表自成功大學校園博物館籌 設推動小組網站下載(http://www.ncku.edu.tw/~museum/)或以電子信箱來信索取。聯絡電話﹕國立成功大學新聞中心06-2757575-52334陳小姐0911-745593或50023楊小姐。

◆ 「第二回被殖民都市與建築—本土文化與殖民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即將舉行
由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舉辦的「第二回被殖民都市與建築─本土文化與殖民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即將於11月24-25日於該所二樓會議室舉行。中日專家學者參會參與的人士包括有:布野修司(日本)、青井哲人(日本)、田中淡(日本)、方擁(中國)、黃蘭翔(臺灣)、關華山(臺灣)與潘清海(越南)等人。 報名請洽詢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林小姐。電話:02-27880539轉205。

◆ 多元文化與後殖民都市空間論述國際論壇最後一場次11月22日舉行
由教育部與崑山科技大學補助的國際合作計畫-「多元文化與後殖民空間國際合作與交流計劃:空間再詮釋」已於9/27,10/25舉行二天,最後一天將於 11/22,於國立文化資產保存中心(舊台南州廳)進行,會中將有國內外學者的論壇。活動詳細內容請上網站:www.sd.ksut.edu.tw /discussion/index.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eritage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