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從新的部落格開始,看到不一樣的日子!

各位新朋友老朋友,當你(妳)看到這篇文章時,表示你(妳)已經看到一個嶄新的我與新的部落格。坦白說,去年(2011年)是我近年來過得最「不順」的一年。雖然去年一整年,空氣中瀰漫著「建國百年」的口號,也許有些人真的浸淫在這個詭異的時空中,但我卻在困境中自我慢慢脫困。在送走2011年之際,我下了一個決定,從2012年起開始,要過一個不一樣的日子。

 

這幾個月,我曾經在Facebook上Po了一些文。敏感的朋友曾不斷的問我,怎麼啦?我總是會笑一笑的說,沒甚麼事,只不過想開始過一種不一樣的日子。

 

朋友會繼續問,是甚麼樣的日子,退休嗎?知道我有這個念頭的人都會說:太早了吧!你還年輕!其實我對退休的看法很簡單,那就是你是否在目前的工作上已盡心盡力?是否有比你更年輕的人可以在你目前的職務上做出比你更好的貢獻?是否你退休完還可以對社會做出不一樣的貢獻?如果這三個問題的答案都是,那你就該馬上退休,因為第一你問心無愧,第二你會讓一個年輕人對社會國家做出比你更好的貢獻,第三是你自己也會對社會有新的貢獻。對我而言,我自認第一個與第三個條件都已成孰,但第二個條件中的年輕世代尚未出現,所以我目前計畫以二至三年的緩衝期來尋找一位洞悉西洋建築史而且對文化遺產有國際觀及宏觀的新世代。

 

培植年輕一代,本來就是大學老師責無旁貸的責任。我甚至覺得這是大學教師第一要務。可惜的是許多大學老師在斤斤計較對自己比較有利的研究時,忘記了自記作為老師的基本責任。這幾年,我一直以拉拔年輕世代的建築學者與建築師作為主要的工作之一。在2012年2月號《台灣建築》雜誌,寫的「台灣的建築新世代,準備接棒吧!」一文,就是我這個期待的總結。文中最後我寫了一段話:「建築新世代們,好好把握時代巨輪即將帶給你們的機會。為了承接更多的責任,好好充實自己、提昇自己,強化國際觀。在業界的體認到建築的社會責任,

在學界的體認到建築的教育責任,努力的往前行。當年長者逐漸將責任交給你們的時候,你們沒有推拖的權利,更沒有拒絕的藉口,因為台灣的建築界將在不久的未來,掌握在你們手中。台灣的建築新世代,準備接棒吧!」若有興趣,可以參閱全文。http://www.fu-chaoching.idv.tw/file/2012/2012-02.pdf

 

這幾年另外一件讓我念茲在茲的事就是台灣建築教育的正常化與制度化,特別是與建築教育關係密切的建築師考試改革是否能夠成功以及成功大學建築系在台灣率先實施的五年制及四年制並行制是否可以開花結果。從2005年開始,我寫了不少有關建築教育與建築專業的文章,最主要的目的乃是想喚回「建築教育是一種專業教育」的國際主流發展,而這樣的專業教育是以設計課為核心,這一點在成立於1948年的「國際建築師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of Architects)所制訂通過的幾份重要文件中很清楚的陳述。這些文件包括了1996年公佈,2005年修訂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及國際建築師聯盟建築教育憲章」(UNESCO/UIA Charter for Architectural Education,以下簡稱「UIA建築憲章」)、2002年通過採行的「國際建築師聯盟與建築教育評論及推薦文」(UIA and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Reflections and Recommendations,以下簡稱「UIA建築教育評論及推薦文」)、2002年通過採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及國際建築師聯盟與建築教育效期系統」(UNESCO/UIA Validation System for Architectural Education,以下簡稱「UIA建築教育效期系統」)與「國際建築師聯盟建築執業專業國際標準推薦協議」(UIA Accord on Recommended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f Professionalism in Architectural Practice,以下簡稱「UIA建築執業標準協議」)。

 

國際上的建築教育是由建築專業者來制定內容這件事是值得台灣經常會為爭建築教育目標爭論的台灣建築界深思的。在這幾份文件中,陳述了很多有關建築教育的事項。在「UIA建築憲章」最主要的核心部份乃是建築教育的目標(objectives)。憲章提出教育的首要目標是「要發展學生的能力,使其在情感、理智與直覺間張力平衡的建築執業的涵構下構思、設計與了解建築的行為,並且以實質形式回應社會與個人之需求。」在「UIA建築教育評論及推薦文」中,不但再次強調上述建築教育的目標,也進一步指出建築教育的課程結構部份:「在所有(建築教育)中,設計課(studio)都被認為是課程的核心(core)」,更特別強調:「建築課程之有別於大學大多數學門之處乃是由一種特別且特權的(privileged)核心科目,也就是設計,所組織而成。不同課程與其內容之關係,次序與層級與修業年級或年級組合的關係是建築教育特殊之處。」再一次,我們看到台灣建築教育中設計是否那麼重要的論辯,在UIA的觀點似乎是不存在的,因為設計就是建築教育的核心。

 

在課程能力方面,「UIA建築教育評論及推薦文」強調:「建築學生在他們學習計畫內容完成之前必須要獲得設計、知識與技巧的各種能力,以便得以滿足建築師作為一個有能力協調跨領域專業的「通才」(generalist)。學生必須發展整合各種必要知識的能力。也因為這種能力使建築師不同於其他的營建環境服務。」值得注意的是,幾份UIA的文件中都認為建築教育是要培育建築師,但卻都使用了「通才」(generalist)的字眼。不過在UIA的定義中,通才並不是台灣大學教育常被提及的通才,更不是有些任教大學建築系老師所提出建築系應該不要太多專業學分,而以更多通識或一般科目培養的通才。UIA所認定的通才是必須具備有「設計」、各種「專業知識」及「技巧」的人材。大家如果對這個議題有興趣,不妨看看我在在2012年2月號《建築師》雜誌,寫的「具「專業」的「通才」-從「國際建築師聯盟」建築教育文件談建築教育與建築師考試改革」一文。,如何使台灣的建築教育、建築教育專業認證以及建築師與國際接軌,當在日益全球化的趨勢下,更是不可迴避的課題。一但台灣的建築教育與建築師考試可以接軌國外,台灣新一代建築人通往世界的路才會打開,年輕世代建築師的機會也就更大更多了。

 

2012年起,我將改變,以不一樣的視野做不一樣的事,關懷更多的事。新的部落格中,你(妳)將可以看到這個改變與關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eritage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