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個人專欄】變遷中的澳門文化遺產
澳門炮台博物館與大三巴改造計畫的啟示
傅朝卿(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教授兼主任)(2006.3.17)

epaper16

2006年寒假,有機會帶領學生前往澳門一遊,行程以參觀文化遺產為主。過去幾年,澳門為了爭取列名世界文化遺產,在文化遺產的保存維護與經營管理上,下了一些功夫,也順利地在2005年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在其諸多文化遺產中,與熱蘭遮城同樣是建於十七世紀澳門「大三巴」與「大炮台」在二十世紀末所作的改造計畫,深覺可以作為台灣文化遺產之啟示。

澳門城市中心兩處重要的文化遺產
(一)澳門大三巴牌坊
澳門最著名的地標大三巴牌坊乃是天主之母教堂(聖保祿教堂)正面的遺構。聖保祿教堂創建於1580年,但於1595年與1601年兩次遭受祝融毀壞。剛好這時候耶穌會的神父史比諾拉(Carlo Spinola)於1600年末或1601年初到達澳門,因而肩負起設計因1601年大火燒毀之教堂及重建工作。工程於1601年馬上動工,但奠基石則於1602年才安置。1603年教堂主體大致完工,並於當年的聖誕節第一次在此舉行平安夜彌撒。

聖保祿教堂座北朝南,與西方教堂原型座東朝西略有不同,而其立面則是由1614年到澳門躲避教難的日本天主教徒所興建與裝飾,於1637年完成。1759 年,因為葡萄牙政府下令解散耶穌會,查封了教堂。在1762年所有耶穌會傳教士均乘船回到葡萄牙後,教堂曾作為法國神父療養院,接著又在1789年成為葡萄牙王子騎兵團的軍營。1835年1月又遭第三次火災,起因乃是軍隊廚房用火不慎,修院及教堂幾乎全毀。災後教堂及修院被改成墳場,但是為了防止餘牆倒塌,也將部份牆體拆除降低。1878年,雅高士爵士(Viscount paco d’Arcos)接掌軍隊,將墳場遷移,同時將部份危險的牆面夷平,開闢花園,只遺正立面的牆面。

聖保祿教堂正立面不但具有西方巴洛克風格,也有甚多東方的語彙、文字與元素,尤其是第三層。此層的聖經故事都標有中文題說,如:「聖母踏龍頭」、「鬼是誘人為惡」與「念死者無為罪」。西方建築的架構與東方的語彙反映了東西文化交流的成果。一百多年來,澳門聖保羅教堂就以一片高大的正立面形成當地的地標。當地人因為此立面與中國古典建築中的牌坊有些相似之處,因此將之依其發音稱為「大三巴」。

(二)澳門大炮台
位於大三巴旁的大炮台創建於十七世紀初,1617年耶穌會傳教士根據了法朗西斯哥羅神父(Francisco Rho)之手稿開始興建此炮台。1622年6月,荷蘭人進攻澳門,尚未完工的大炮台成為抵抗荷蘭人的重要據點。1623年,首任的澳督馬士加路(D. Francisco Mascarenhas)抵達澳門後,認為炮台具有高度的戰略價值,因此將之從耶穌會手中搶奪過來,並在1623年開始進行了大規模的整建,包括了東北角的稜堡、總督官邸、駐軍營舍與中央塔樓,至1626年峻工,名為聖保祿炮台,居民習慣稱為大炮台。炮台佔地一萬平方公尺,為不規則四邊形,四角設有稜堡,是當時澳門最重要的防衛中心。一直到十九世紀末總督官邸搬遷為止,大炮台一直是澳門最重要的權力與象徵中心,更是許多儀式與慶典舉行之場所。例如1721 年康熙皇帝贈送葡萄牙國王約翰五世及教宗之旅,就是在大炮台上隆重舉行。1873年總督官邸搬遷後,大炮台改為軍營,1965年再改為氣象台,直至 1994年才遷離。

大三巴與大炮台的整體改造計畫
1990年代下半,澳門政府為了改善城市文化遺產的保存維護策略,並且以文化遺產來推動文化觀光,尋求邁向更積極的文化遺產經營管理,在城市中心許多地方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造計畫,其中聖保祿教堂的考古與大三巴的整修與大炮台改建為澳門博物館兩大計畫的推動與實踐,可以算是相當成功,也引起世界的注意。

(一)大三巴的整建與天主教藝術博物館
大三巴在1835年大火之後,雖然動過一些工程,但基本上只可算是清理危險的遺構,談不上什麼整建計畫。二十世紀末,許多人開始擔心這片孤立的高牆是不是會有結構上安全的顧慮。於是整個聖保祿教堂進行了再利用計畫,1990年開始設計,1996年全部完成。負責的是著名的葡萄牙建築師文森(Manuel Vincente)與蓋拉卡(Joao Luis Carrilho da Graca)。建築師在原有正立面背後加上了一個新的鋼結構,一方面作為原有牆面的結構補牆,另一方面也藉此創造一個可以呼應已消失之唱詩班高台,同時又 可登高遠望的觀景平台,而到達此觀景平台的路徑則是一座粗獷的混凝土樓梯。中殿與通廊原來埋於地下的牆基,被挖掘出土後覆蓋以玻璃與鋼材,一方面可以讓人清楚的看到教堂真正的牆址,進而了解教堂的規模,另一方面則塑成廣場上的一種一格格的展示的物件。教堂的北端在再利用後,係以一座現代風格的建築,成功地 整合了原教堂北端的幾處空間。在整個再利用計畫中,鋼材、石材與鋼筋混凝土三種材料交互使用,但各自的特性都非常的強烈。建築師巧妙地結合出土的遺構、新添加的空間,在經過安排的光線下,突顯了其歷史性。

(二)大炮台再利用為澳門博物館
澳門大三巴與大砲台的整體改造計畫中,大炮台再利用為澳門博物館是一項極富挑戰性的任務,也是澳門有史以來一項獨一無二的工程。回顧過去的幾個世紀,大炮台曾經歷經不同的機能,包括總督官邸、軍營與政府機構,不斷的改建也使炮台遭受程度不等的破壞。作為見證澳門四百多年歷史的證物,大炮台到了二十世紀末仍然是澳門最主要的觀光景點,只是在迎向二十一世紀之際,它是否仍然宿命的保持原貌,或者可以以更積極地在新世紀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最終完成的澳門博物館分為兩個部份,主大樓為展示空間有三層樓,二層在地下,一層在地上,但其體積並不超過原有位於炮台上的氣象台。另外還有一棟行政管理及服務後勤設施,位於一棟在炮台北坡山腳下的五層樓建築中,並以通道與主大樓相接。從大三巴通往博物館到達一個平台後,可再經由一個內置電扶梯之隧道通往 博物館的入口門廳,此處是一個具有天光之空間,而且由一個複製的澳門建築門面作為空間之界定,此立面東側與通往上層平台的另一座電扶梯間,夾有一道建於 1604年至1623年間,原有炮台牆基的遺構,是考古挖掘的成果,而且也展現出歷史遺構與新建築融合之可能性。博物館的室內空間相當的富有變化,三層各有主題。

澳門炮台博物館與大三巴改造計畫的啟示
(一)整合的文化遺產
大三巴與大炮台在澳門當局及有遠見之專家建議及支持下,透過細膩的整建及完整的計畫脫胎換骨,不但整合了二個分開的古蹟,更創造了二個新的博物館(澳門博物館與天主教藝術博物館),形成一個整體性極高之文化遺產。而大三巴的新材料介入,以及大炮台的下控新空間的介入,不僅滿足了新空間的需求,更符合了二十 世紀末興起的新舊融合文化空間趨勢,成功地吸引了世人的眼光。

(二)澳門能,台灣為什麼不能?
與澳門的整合性文化遺產相較,台灣的文化資產在保存維護與經營管理上,就顯得零零落落。澳門大炮台再利用為澳門博物館的文件中寫道:「古老的炮台滿目瘡痍,其物理結構亦不可避免地日漸衰竭損毀,因此亟需在大炮台的整個空間內進行徹底和系統的改造,使之恢復青春的活力和昔日的風采,使之在未來的歲月裡能繼 續成為澳門城市諸多歷史遺跡的中心,成為緬懷昔日的勝地,這正是該文化遺產應對今日的人們和子孫後代所永遠扮演的角色」。

當澳門當局體會到建於十七世紀的大三巴與大炮台如果不進行改造,勢必在二十一世紀新的文化遺產保存維護策略下,逐漸失去優勢,進而積極將二者整而並且以新舊並融的方式整建成功時,台灣的文化資產卻仍然被用一種最保守的個體保存復原方式在進行或討論。我們不禁要問,台灣的文化資產保存到底何時才能接軌國際? 台灣的文化資產界究竟何時才能跳出傳統的舊思維?澳門的文化遺產經過努力與改造,順利的登上世界文化遺產的名單。澳門能,台灣為什麼不能?

【相關新聞】
◆文建會將依文資法調查媽祖神像修復是否違法
2月18日,全國許多報紙均登載台南大天后宮神像修復失真,原貌盡失,而文建會也將依文資法調查媽祖神像修復是否違法的新聞。此乃2月17日台南市一級古 蹟「大天后宮」媽祖神像重光陞座大典,媽祖神像臉部遭金粉厚塗及畫眉施朱,導致媽祖原面貌受到不可逆轉損壞,而違背古蹟修護法則;文建會表示,將依據文化 資產保護法及相關子法規定,近日內派員實地勘查。「大天后宮」媽祖神像修護計畫是經中央主管機關(內政部)多次審查通過後,再由台南藝術大學負責監造,並 在台南市政府文化局輔導下籌組「媽祖神像修護小組諮詢委員會」共同協助修護工作,並於今年一月二十五日完成驗收。然而在驗收後,廟方卻又請人私自加工,引 起爭議。

◆傅朝卿教授研究室徵求專兼任助理
為了執行即將進行的數項委託計畫(建築展、文化觀光旅遊及文資人才培訓),傅朝卿教授研究室正在徵求專兼任助理。應徵者最好是建築或空間相關科系畢業,熟悉電腦文書處理、電腦美工排版,並且個性開朗與人易處。工作時間自4月1日起至年底,計畫完成後再視是否有其它計畫決定續聘與否。自認可以勝任者,請備學經歷資料直接寄到ccfu@mail.ncku.edu.tw,適合者將會通知面談。

【活動訊息】
◆《第11屆中華民國設計學會設計學術研討會徵求論文
由中華民國設計學會主辦,東海大學工業設計學系承辦之2006年第11屆中華民國設計學會設計學術研討會將於民國95年5月27日(星期六)於東海大學舉行。目前正徵求論文,下列領域之具有原創性之設計領域相關之學術及應用論文均可投稿:跨領域設計整合與設計經營管理、設計研究與方法論、電腦輔助設計、創新產品設計與開發、工程設計與資訊網路化設計、通用設計與福祉設計、人因工程與認知、媒體設計與視覺傳達、建築與空間設計、永續設計與環境、設計流行與趨勢、設計教育、設計文化與生活、設計史與設計文獻與產業設計與設計實務。請以全文完稿格式投稿,中英文皆可,初稿截止日期為95年3月24日(星期五)。 大會網站:http://www2.thu.edu.tw/~id/cid2006.htm三月六日開放上傳文稿。本屆研討會諮詢事項,請洽東海大學工設系李助教e-mail:eunice@thu.edu.tw。電話:(04)2359-0492轉22或王中行副教授e-mail:cswang@thu.edu.tw。

◆南台灣文化與歷史學術研討會徵求論文
「南台灣文化與歷史學術研討會」將於民國95年6月8-9日(星期四-五)在高苑科技大學國際會議廳舉行,係探討南台灣文化與歷史。研討會藉由邀稿及徵稿方式羅致論文,於本研討會發表及共同研討,期冀能透過會中的研討,讓南台灣各級學校教師,拓展其教學領域,加強對鄉土課程之重視,並能實際豐富課程的內涵,也能讓參與者學習到南台灣各地區不同面相、多元與豐富的文化特色,提供關懷南台灣歷史與文化發展的人士交流與學習的機會,除促進學術研究外並達致社會 教育之多重功能。研討會主題內容有二:主題性為「文化產業」;一般性則舉凡歷史、族群、文化習俗、生活、社會、經濟、政治、宗教信仰、教育、藝術、現象、 原住民文化與歷史等各方面均為研究探討之列。邀(徵)稿截稿日期:即日起至95年4月28日止。歡迎踴躍投稿,如有任何問題請與高苑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何小姐、蘇小姐聯絡。電話:(07)6077821、6077839,傳真:(07)6077822。e-mail信 箱:cogedu@cc.kyu.edu.tw、em@cc.kyu.edu.tw,訊息公佈網站:http://www.kyu.edu.tw。

◆第六屆文化山海觀研討會徵求論文
由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所主辦的第六屆文化山海觀研討會,將於2006年5月20日(六)至5月21日(日)在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舉行。即日起至 95年3月25日截止徵稿摘要。方向分別為:1.保存科技與文物維護:文化資產之保存科技的相關基礎學科、應用技術研究、保存科技研究與文物的保存等相關 議題。2.歷史與文化研究:各地方傳統與族群文化研究、文化歷史及政策研究、產業資產保存或相關法規之研究。3.文化、藝術與社區經營:文化資源與社區研究、社區營造、文化產業、博物館等文化經營等議題研究。詳情請洽http://www.yuntech.edu.tw/%7Echc /index.html。報名聯絡人:李佳玲 電話:0926-16216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eritage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