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專欄】
從文化景觀新觀念看日本紀伊山地靈場
傅朝卿(2005.5.30)

epaper10 

今年四月初,一群喜好世界文化遺產的朋友,和我一起造訪了2004年被列名世界文化遺產的日本「紀伊山地之靈場與參詣道」。大家對於這個文化遺產被以文化景觀的角度來看,倍感興趣,而這種整體性的文化遺產觀念,更是台灣目前極為缺乏的思考。

「文化景觀」的定義
「文化景觀」(cultural landcsape)乃是近年興起的文化遺產新觀念,其意指從文化相關觀點,發生過或影響人類歷史的地景。根據文化景觀基金會(The Cultural Landscape Foundation)之定義:一處文化景觀是一個地理上的地區,包括了與一個歷史事件、活動或人相關的文化資源與(cultural resources)自然資源(natural resources)。有時候,文化景觀一個人或一群人與土地互動的結果。另外有些時候,文化景觀是一個人或一群人的一種理想,並且在當時所創造的結果。 文化景觀可能大至數千英畝的鄉村土地或者小至一戶人家不到一英畝的前庭。文化景觀包括有豪宅莊園、農場、公共花園、公園、學院校園、墓園、風景優美的公 路,甚至是工業場所。另一方面,哈佛大學文化景觀研究所(Institute for Cultural Landscape Studies)則指出文化景觀不是意指一種特別的景觀類型,而是意指對於強調歷經歲月人類與自然互動之景觀的一種對應方式。

文化景觀與世界遺產
文化景觀是近年來特別受到重視的一類世界遺產,代表的是《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第一條所表述的「自然與人類的共同作品」,它們表達了長久以來人類 與自然環境之密切關係。有些文化景觀反應的是一種保證生物多樣性的永續土地使用模式,有些則與社區的宗教信仰及傳統習俗有關。為了讓人類與環境能更永續的 發展以維續更多樣的地球,世界遺產近年內於是對於文化景觀特別關注。到目前為止,全世界一共有40多處場所被認定為是文化景觀。文化景觀在近年的世界遺產 中逐漸脫穎,而以2004年列名的世界文化遺產為例,其中就有好幾項是以文化景觀而入列,包括有安道爾(Andorra)的馬德留—克拉洛—沛拉斐塔山谷 (Madriu-Claror-Perafita Valley)、德國德勒斯登的伊比河谷(Dresden Elbe Valley)、伊朗巴姆城與其文化景觀(Bam and its Cultural Landscape)、蒙古的奧克宏河谷文化景觀(Orkhon Valley Cultural Landscape)與挪威衛加列島(The Vega Archipelago),另外也有數處與文化景觀相關。事實上,文化景觀之增加有著取代傳統「複合遺產」之趨勢,因為文化景觀是一種包容性的概念,可以包括自然景觀與其中的建築物、人物、神話、宗教、儀典;甚至是動植物與飲食,以2004年日本的「紀伊山地之靈場與參詣道」為例,雖然其在名稱上未有文化 景觀之字眼,但實際上卻是以文化景觀之概念所提出。

紀伊山地之靈場與參詣道
「紀伊山地之靈場與參詣道」位於日本本州最南端的紀伊半島之上,面對太平洋,山地由標高1000公尺到2000公尺的山脈所構成,年平均雨量超過3000公釐,降雨量豐沛因而形成具有廣闊茂密森林的山岳景觀。自古以來紀伊山地即為自然信仰精神發源之地,經由不同年代的宗教特質,紀伊山地被形塑為日本的宗教 聖地,與當地廣闊深邃的山林,南臨海洋的氣勢,形成了獨特的文化景觀。基本上,「紀伊山地之靈場與參詣道」包括的三個靈場(Sacred Sites,聖域)有熊野三山、吉野/大峰、高野山;參詣道則為通往古都奈良的朝聖古道,包括有大峰奧驅道、熊野參詣道及高野山町石道。

紀伊山地雖然有許多建築文化遺產,但更重要的它們是整體環境不可分離的一部份。例如熊野的青岸渡寺本堂,為1590年以武力統一日本之後的豊臣秀吉所重建,以木材為主要材料,方向朝著那智大瀑布,1161年開始的「西國三十三所觀音巡禮」(西國巡禮),此堂即為這個巡禮活動的第一番靈場。紅色的「三重塔」,內部祭祀「飛瀑權現本地千手觀音」。「那智大瀑布」高133公尺寬13公尺,為那智山森林的水源,亦為熊野那智大社與青岸渡寺信仰的原點為此神社自 然崇拜祭祀的起源。三重塔與那智大瀑布一人文一自然整體的視覺畫面,更是文化景觀最佳的說明。

「紀伊山地靈場與參詣道」是一個整體性的歷史場所,整合了文化與自然,結合了人物、事物與場景。在經過當地居民與日本政府多年的爭取與準備之後,「紀伊山 地靈場與參詣道」順利的在2004年成為世界文化遺產,令當地感到十分地榮耀。到紀伊山地靈場參訪,心情完全與一般的古蹟參觀不一樣,分佈在林間田野的寺院,除了像金峰山寺等少數建築精品之外,多半數相當樸實的傳統建築,然而它們卻緊緊的扣住了日本歷史的發展,自然景觀成為歷史的場景,人物是歷史的主角, 建築只是幫忙串起所有的脈絡。每一棟建築,每一條古道,每一顆植栽,似乎都是歷史不可分離的一部份。在紀伊山地靈場,我們可以感受到了時空與環境的對話, 歷史不再是書本上的記述,而是真實的生活。而紀伊山地靈場在列名世界遺產後,當地商家迅速發展出的文化紀念品商品也顯示出文化觀光的潛力是無窮的。紀伊山 地列名世界遺產的觀念與文化觀光的發展,是台灣值得學習的案例。

【相關新聞】
◆美國萊特經典建築與芝加哥學派建築之旅將於七月展開
由傅朝卿教授策劃的2005年美國芝加哥學派與萊特經典建築之旅,將於7月14日至7月29日舉行,行程中包含了美國建築大師萊特的幾座傑作,如西塔里生(Taliesin West)、東塔里森(Taliesin East)、芝加哥羅比住宅(Robie House)、橡樹園自宅與工作室(Frank Lloyd Wright Home and Studio)、橡樹園唯一教堂(Unity Church)(入內參觀)、落水山莊(Falling Water)、古根漢美術館(Guggenheim Museum)。另外行程也將參觀芝加哥與紐約重要的芝加哥學派與藝術裝飾(Art Deco)建築。詳細行程及報名,可以向台北品寶旅行社02-23918153陳小姐或台北官邸藝文沙龍02-23969398查詢。

◆「古蹟保存精神的回顧與展望-林徽因逝世五十週年紀念專題講座」
「古蹟保存精神的回顧與展望-林徽因逝世五十週年紀念專題講座」將於2005年6月3日(星期五)於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多媒體世界(高雄市三民區九如一路 720號)舉行,屆時將有台灣與中國大陸學者多人與會。林徽因(1904-1955)是集文學家、建築師、及藝術家為一身的女性。1930年代初期,林徽 因用現代科學方法研究中國古代建築,是此學術領域的開拓者,與梁思成為中國古代建築研究奠定了堅實的科學基礎。林徽因對古建築維護的熱忱及執著,對於兩岸 的古建築研究與保存工作具有深刻的意義。特在她逝世五十週年之際,舉辦一場紀念展。為使國人對林徽因在藝術創作與古建築的研究方面有一整體的認識,以及瞭 解她在古建築維護工作上的努力,特別引進其生平珍貴影像來台展出,讓民眾認識除了文學的林徽因之外,一位女性的建築師與藝術家,在文化傳承工作上的努力。 專題講座:報名表請以電子郵件或傳真回傳樹德科技大學建古系曹雨娟小姐。聯絡電話:07-6158000分機3902,傳真:07-6158000分機 3999。E-mail:rita@mail.stu.edu.tw

◆第一屆「東海大學陳邁國際建築講座」即將舉行
第一屆"東海大學陳邁國際建築講座"將於2005年5月28日(星期六)下午一點半於台北遠東國際飯店二樓香格里拉廳舉行。講座貴賓為日本建築師伊東豐雄(Toyo Ito)先生,講題:近作。除了演講外,伊東豐雄先生與陳邁先生並將於5月29日(星期日)下午一點半於台北市立美術館地下室視聽室舉行一場與本地建築師的互動交流活動。

陳邁先生是台灣當代建築專業界的典範人物,一向致力於專業的引領、學術的重視及後輩的提攜。陳邁先生曾擔任東海大學建築系主任,東海大學建築系設立東海大 學陳邁國際講座的目的乃在藉由陳先生的典範與風範,邀請國際建築界中秀異突出,潛力深厚的專業建築師來台與台灣的建築專業界互動。

此次所邀請的貴賓伊東豐雄先生曾於新世紀之初完成國際前衛建築的代表作:仙台媒體館(Sendai Mediatheque)。日前完成的新作品包括松本市民藝術館、東京TOD’S精品館等;近年來他更跨足世界,作品包括日內瓦的Brugge廣場、倫敦 的Serpentine藝廊咖啡館及即將完工的阿姆斯特丹Mahler4計畫辦公大樓等。伊東豐雄先生畢業於東京大學,在建築專業上師承菊竹清訓。優異成 就使得他獲頒日本文部大臣獎(1998),日本藝術院賞(1999)及威尼斯雙年展終生成就金獅獎(2002)。

陳邁建築講座由東海大學建築系主辦,日本新建築社、徐元智紀念基金會、東海大學學術發展文教基金會及社團法人中華建築文化協會協辦。本次講座舉行的同時, 東海大學建築系亦將出版專刊一冊《真誠建築:陳邁與建築》。其內容計畫包括陳邁先生的自傳節錄、郭肇立教授的作品評論及其他相關討論文章等。有關本講座的 詳細資料與最新消息,請隨時查閱東海建築系網站。http://arch.thu.edu.tw/

◆第五屆亞洲近代建築網路將於六月底舉行
亞洲近代建築網路(mAAN)是一個以平等、友誼、自由和開放為基礎的、由學者、建築師、歷史遺產保護專家和院校師生等成員組成的開放性學術網路。成員間 立足於亞洲文化的語境以及開放、持續和靈活的方針,本著共同探討亞洲近代城市與建築特性與遺產保護策略的共同意願進行廣泛的交流合作。2001年澳門舉行 的第一次會議上發表的宣言,指明了這個網路組織的方向和任務。2002年第二次會議在新加坡召開,討論了從理論、編列清單、操作到網路協作的廣泛議題。 2003年第三次會議在泗水(印尼)召開。之後的2004年2月在東京召開了一次特別會議。2004年第四次會議與「地方遺產的保護與復興」為主題於上海 舉行。今年2005年為第五屆,將於6月27日至30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堡舉行,以「亞洲現代建築重思與重構」(Re-thinking and Re-constructing of Modern Asian Architecture)為大會主題舉行。有關此次會議,詳見http://www.mimarist.org.tr/maan5/index.asp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eritage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